人间极致的恶意,在书上是不曾记载的,因为那些事迹早已超越寻常人所能的想象


逐雪西行路,已不知几万里。

望天山蜿蜒,行丝绸路远,逛千佛洞观。

恰逢北疆缠雪,南疆飞沙,关塞既出,忽闻酒木肉香。

此地库车,彼时西游,宝象国度。

时过境迁,几经轮回,只嫌班歌晚,凡尘裹沙。

西游去,佛渐凋零,道已绝迹,辉煌荏苒,留崎岖山路,断壁残垣。

唯有万里好友初会,车马辗转,盏茶间,已沐春风。苦茶染轻袖,风姿不减,黄昏如照当年。

拾级以登绝境,红土,黑石,杂草,枯木,一线天。

银粟地处祭安魂,光阴数八载。

环首以顾苍穹间,乾坤黑白未两分。四海繁花尽东去,五湖星河慕西山。

腹中文墨,不足两斗,诘屈聱牙,难通其书,轻笑置之罢。


自上次落笔,以数月有余

一月我结束了在 taptap 的工作。说来话长

二月新疆

三月瓦岗山

四月也在瓦岗山

期间懒懒散散过了很多事,到十月去了日本旅游,顺便开始远程


虽然想写到时候是三月,但写着写着就变成年结了,我也不是故意的。

然后又咕了一年,于是老老实实把 tag 改成了年结……

钢琴练习的速度变快了。但动力变弱了

五月完结了瓦岗山

随后半年听了几场音乐会几场弥撒几场慕道班,后半年对天主教人的认知和世界观有了很多了解。

九月份跑了趟日本,几天旅游去过的地方比我在那儿住三年去过的地方都多……都谈谈感想吧


首先是瓦岗山,这是一款初见还在读大学的游戏,一晃眼已经十年过去了,原本应该有两条结局线,作者完成了其中一条,可能不会有精力制作第二条结局线了。所以相比而言丝之鸽我是一点不急……

瓦岗山描述的时间背景在隋朝末年,跟随到唐朝建立贞观之治这么一段时间,自建了一个虚构的人物,被隋军攻入所住山谷,于是下山遭遇绿林与李世民,至此周旋于隋军与绿林之间的种种故事。

其中有几段印象很深,其一是,主角因缘际会来到一座海岛,海岛上的人们信奉着海神,但是在那样一个乱世中,只依靠信仰是无法让人存活下去的。后来我跟天主教信仰的人也聊了很多,我说我有很多愿望是神也所无法实现的,所以我不向往天堂。

我说

  • 我想要哪些科学与故事的真相,它给不了我

  • 我想要能抚平自己与他人伤痕的能力,保护在意的人不受伤害的力量,它给不了我

  • 我想用上量子计算机,用电子世界打开一个新的时代,按时间历程算它给不了我

  • 我想要世间善意多于恶意,它给不了我

  • 我想要恶行得到我所能看到的恶果,它给不了我

  • 我想要那些善良的人能够得偿所愿,不受冤屈,它给不了我

  • 甚至,我想要喜欢的女孩子会喜欢我,两情相悦它也不曾给过我

所以我是很真心地不知道求什么,也是很真心地想既然如此还是去满足别人的愿望吧。

我聊了很多,我很少跟人谈论我的认知观点,但跟明确有自己信仰的人提及,还是第一次。

我继而很快意识到,我所谓的很多异于常人惊世骇俗的认知,其实已经逐渐转变成一种信仰,致使我以现在的方式活下去。

愿我的到来能带来快乐,愿我的离去能带走悲伤。我觉得死亡也可以给人留下宁静和快乐。

所以海顿临终七言的最后一曲,曲风是快乐的,我并不认为是去往天堂故而快乐,而是无憾无悔的死亡这件事本身,就已经是快乐的了。

我与天主教信仰可能最大的区别是:我并不向往天堂。所以我缺少入教的动力。

首先我是个科学有神论者,我认为人类的沟通能力低效,在这个宇宙中大概率是一个低阶的生物,那么高阶的生物相对于人类,可以称之为神。

其次我也认为现在的人间与炼狱无异,但是无论如何,一个人的人生意义是会在这炼狱中铸就的,为何要寻找天堂?身为星光,自然要出没于黑夜。

所以对于诸如“为了死后能去往天堂”我是一概不认的。

说回瓦岗山,我原以为结局了我会有很多想说的,但是缺少故事铺垫,我是讲不出那些感觉的。

后来到了日本旅游,此前在日本东京住过许久,这是个跟上海一样冰冷的快节奏城市,十字路口你可以看到一张张面无生气的脸庞上下班,唯有道路两旁的银杏树开的异常地美。

这次去了很多更偏僻的地方,几座山嘛,甚至都是些几乎只有老人的小镇。可以看到衰败的痕迹,可以看到老人因为退休金不够还在张罗着做饭卖饭。可以看到车站变成了无人车站甚至即将废弃。看到了有轨电车,看到了交通系统还在使用整理券。曾有很多想表达的,还是咕在25年的半年结里慢慢说吧。这篇文章时间跨度太久了,咕一半咕一半。

当然,黑神话也通了,我的游戏之旅,故事要慢慢讲。

众神偏爱新生,留我独听凋零。


开始写之前先要挑个纯音乐的歌…

“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

偶然间看到徐霞客的这么一句话便记住了。另一句很轻易记下的是苏轼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人生的节奏有快有慢,音乐有缓有急,文风亦有刚有柔才是。所以月结这种东西嘛,有缺有漏很正常对不对……

看了下月结从7月开始咕咕,那就从8月开始略微回忆一下,可能生日忙着忙着,就不想写了。

7月提到一些人,当时说不知道会持续多久,现在回想了一下大概三个月,在人际关系这方面,我的观点是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比较关键。我其实并不排斥和各色各异的人交朋友,甚至说我的圈子里各行各业的奇形怪状都有,但还是有一些明确的红线,比如不作恶,也有一些自己的偏好,比如观点明确。

思考了下我确实和这些人不是同类,我是不喜欢过于围绕自己为中心构建关系链的。倒并不是说这些人是坏人,只是所求不同。可能有些曲高和寡。到这里我大概弄明白我之前的学生时代是个什么样的故事了,我不是一个能简单合群的人,反而会去选择自己适合的群体。如果有一个标签能选中这个群体,那这个标签一定不是“喜好”或者某种“爱好”,而是“思考方式”。尤其是独立思考,你可以不会,可以不懂,但不能放弃自己独立思考。

倒还有一个同样游离其外的女孩保有联系,不过故事还长,两三言语说不完。可能是我对女孩会相对宽容,也可能是最先开始察觉到不适合这个群体的契机是其中有人说了觉得她很怪。总之身为异类的我对异类的好感会更多,虽然后半年一直比较忙接触不是特别多。

在人际交往方面,我认为我是个很有耐心的人,毕竟我花了二十多年没有选择“融入”这样一个社会。我虽然能在最初很短的几分钟几句话内对一个人定性,但我依旧会花很久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去确定一个人的本性。

总之选择大于努力。人际方面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是很重要的事情。在别的地方也是,后面再提。

8月渡过了自己的生日,把战神5的最高难度给通了,12月的时候还顺便通了新的dlc。打完之后就看了眼战神3,操作完全不习惯,其前面的剧情决定过一阵子再说了。最初通关的时候,游戏还是给了我相当大的空虚感,包括那个脑筋急转弯,什么东西你拿走得越多就变得越大?是hole,洞(空虚)。

到这里我忽然明白,我喜欢的东西那么多,游戏也好,乐曲也好,诗词歌赋,其实我想要的是表达,表达的内容才是灵魂,有灵魂的事物才值得欣赏。战神5的主旋律是复仇,而复仇也曾占据我生命很大一部分比重,所以颇有同感,但我没法讲述这么一个故事为什么好,我发现要讲好一个故事是需要很多很多铺垫的。而且,文字方面不是我的强项。这也是最近发现的,如果我不能很好得讲清楚一个东西,那只能说明我还没有精通这项事物。我可能在这个领域很靠前,但并不代表我很精通这个领域。否则几乎一定是能呈体系得方式对一块现象娓娓道来的。如果你发现解释一个你擅长的东西,你能说清楚前因后果,但脑海里不能以体系的方式整理它,那么你就还不够精通它。

9月开始我沉浸于学习,我没有去动之前说的有很多想做的事,我耐心看了文档,补了基础,然后决定放置一会儿。这是我的做事习惯,越是热情想要迫切做掉的事情,我会起个头,打完草稿,放一阵子热情消退后再重新审视它。一般地说,我总能重新理清楚事情的优先顺序,总会有些不同的看法。我不是一个很有恒心的人,所以很多事情会放鸽子,但有些事情慢一些也不坏。

所以后面几个月我的笔墨就少了。我练习了门德尔松的曲子,填平了不少游戏通关后的空虚感。作为一个从0开始的业余学生花费一年时间练到无词歌 op53 no2,一首复调曲子,应该算是比较有天赋的,曲名《海滨》。机构底线的预期是天空之城,应该还是超过很多的。回顾这一整年钢琴的学习。在最初的三四个月投入大量的精力后,我就没有再进行非常高强度的练习了,甚至三两天隔着晒晒网,练习的时间从一周30~40个小时骤然降到一周5~10小时不等。

这倒是符合我毕业后贯彻至今的《缺斤少两学习法》。你可以不按计划的一次性学完或者规定多久学完一个东西,但你需要持续不断,使用也好,练习也好。我高考的英语不及格,大学也只是刚过4级,但到现在我却能够阅读英语一些不太长的资料,至少足够排查问题,听力沟通能维持个半小时吧,看视频开点小会也够用了,当然,说还不太行,这个用得少。日语我也不强,好歹会一点。工作方面的技能也是这样,毕业的时候连mac和git都玩不明白,现在却横跨了前后端k8s加上区块链去中心化服务和智能合约。学习还是需要耐心更多一点,一开始发力太猛后面不太好持续。

说回音乐,键盘我不陌生,程序员嘛,优势是不用担心腱鞘炎的问题(笑

不知不觉中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还是被拉升了不少的。虽然距离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还差了不少,编曲之类的也还有很多不懂,曲子还有很多想练,视奏识谱更是惨不忍睹。但惨成这样能力还是被提升不少。小时候学钢琴反正没这个条件,可惜么倒也还好,因为真要说资源就我目前所知的,我所具备的天赋面,那可就太多了。我也不知道所谓童子功需要点什么技能,节奏感比较差吧,不过我悟性好,手指机能可能得感谢星际,作为星际大师组的玩家,手这方面还是保留了不少“童子功”的。

能很明确感受到老师的喜爱,甚至是偏爱。平安夜被拉去教堂表演跟人合奏,按我对其了解的社恐程度,简直是寄予厚望,因为总觉得她在上海认识的恐怕也就这么点人了。也算第一次表演,虽然自己觉得弹得不怎么样,但大概也还行吧,反正没人上来打我。感觉还是受教了,小提琴的老师能听得出很厉害,至少我选电钢有一半原因是调不来音,但人家只要我弹一个A就行……唯一的问题是天主教我不是很熟,基督教还多一点,我虽然也跟宗教人士打过交道,不过按游戏里对宗教的刻画,我这种人放古代多半该被拉去火烤……

我大概不是很喜欢抱有宗教信仰,倒并不是宗教信仰本身的问题,我本身是有神论者。因为我觉得人类这种生物太低级了。我不喜欢宗教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人。人们总是在寻求缺失的那一块碎片,宛如飞蛾追火,庄周逐蝶。很多人性不愿直面自己的丑恶,便将欲望刻于碑石,摆出一副虔诚的模样,诉诸于漫天神佛,于是就觉得不耻与之为伍。

我认为人要做的是自己,而不是给自己分类。灵魂如若本就高尚,何必再行虔诚之礼。人间行事之道但问本心无愧,繁文缛节皆是束缚,如若要此才去得天堂,那天堂不去也罢,如若要此才能轮回成仙,那这仙不当也罢。这可能有点道教的想法,我也没有具体读过,但如果其想法与我不同,那便不是好了。所以我一向不以宗教信仰束缚自身。至于我心向什么,我也不知道。我总是在质疑,也许有某个宗教信仰于我相合,那我想我也不必刻意寻找。

我做好事,不是因为自己是教徒,我与人为善,不是因为我相信世间善良。只是我认为我应该这么做。我相信自己的信仰。宗教信仰很可能会吵起来,我不喜欢主要还是因为“赎罪”与“祈祷”这俩本身不是我喜欢的环节,“欲望”这个东西,我觉得人正视之后就该纯粹一点,要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而不是选择忏悔。当然我也相信,能与之想法相合的各种教的教徒都可能会有,教义可能也有。不过那不重要。

哦,不过以上刻板印象都缘自影视作品。我也不知道真正的宗教教条是怎么样看待这些问题的,而且基督教这块本来就有各种各样的争论与冲突。宗教方面了解得太少了,实在搞不懂。但是很有意思的文化体系,不同视角下去观察世界,等有机会了解了再议论也不迟。不过有一点是真的,有宗教信仰的多数人感觉还是比较温和的,“圣战”教派系别的除外……

音乐和宗教的关系其实很深,很大一部分古典乐系其实是为宗教服务的,但我还不了解的部分不会去阐述太多。说来也有趣,我不去寻宗教,宗教自会来寻我。

练过钢琴不去试试小提琴总会觉得有点可惜,这俩乐器总觉得很搭。曲子的快慢并不标榜难易,每个人想表达的曲子感情是不一样的,但很多人喜欢快,仿佛越快就越厉害,生活也是如此。这两周给人lol补分去了,然后年末思考的东西也比较多,尝试慢下来思考,就又偷懒没练琴了。年纪大了学东西的速度大概变慢了,但还是有好多想学的。

然后我重新去学习了pokemon,练完门德尔松的曲子后,感觉pokemon也变厉害了,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能耐心下来接受自己菜的事实从而进行实际的学习了吧。虽然成绩好像也没变好太多。以前对于这些东西有点过于浮躁了。另外练了围棋,学了几个月也同样变厉害了,大概快能有野狐1D了吧?明白了围棋的急所和一些基本的二阶逻辑,比以前动不动弃子好一点了。在尝试教人象棋后,象棋也变厉害了。

象棋我承认我还是挺菜的,主要是各种谱和棋理我还没有掌握。去苏州前同事圈子跟我吹象棋,上来要让我一个马还是有点过分的……我心里想,我菜归承认菜,但跟你下我还是属于客气客气的,除非你专门当棋童学过一阵子否则要赢我还是不容易的,不说残局判定,至少得先看几本棋谱吧?结果果不其然,明明跟我差不多半斤对八两,一下就知道没从没开过棋谱,想人这个属于是不知天高地厚……

不过其实我前几年也这样,以五子棋来说,客观评价我最多属于业余高段水平。当过2年小棋童会几个平衡谱。真跟职业低段的下过,也是被人当菜砍的水平。不过五子棋比较冷门,平时撞见的能赢我的大概是没有了,所以比较自信。前同事提到的另一个前同事五子棋厉害,会三手交换规则。我其实跟其下过,比我还差了点的…我记得四个平衡谱里我开瑞星他不会,改下疏星谱也还是输给我了,开妖刀更惨……不过我没提,毕竟象棋刚欺负过人家,总不好点出说五子棋你离我差了有个三五年吧……

但不妨有人不信:赢一盘就睡,还能下一宿?我没敢说五子棋我直线算力极限二十来手棋到底是个什么概念……这么讲,围棋直线算力也就这样,就算是职业级的来,再往下算得记变化图,不能记手数……跟不会计算的寻常人下,算个五到十来手棋属于是轻轻松松的事情,何况我记谱,就算花月谱,寻常人不看谱也很难找对7~11手这几手棋,这能赢得要我懒得算…

但讲道理,五子棋比较容易被人轻视,我一般也不跟人计较这个,象棋我现在厉害一点了,但感觉也还是过不了业余低段,围棋路更长,谦逊点还是没错。

感觉lol也变厉害了,都是一些理解上的变化。


12月还看了流星雨

我很喜欢星星,主要是小时候在阳台,只能看星星,冬天会有一颗湛蓝色的天狼星,发呆的时候就只能看着它。

9-11月下下棋打打游戏学习学习,12月也发生不少事情。

有另一个前同事C跟我说心事,就一些爱情小故事,在我这种听过各种风浪的人看来其实是件小事。但是吧,每个人能承受或者说习惯承受的重量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她来说可能算是人生比较低的低谷吧。我没有怎么安慰她,也并不能诉之于理,人们大多时候能做的事只有倾听罢了,也不论你觉得这件事是不是微不足道。我觉得每个人的成长都有其选择,哪怕是死亡也好。我不是一个很喜欢跟别人阐述自己观点的人,因为我有太多观点和主流不同,而且大多数人也不喜欢听。这只是她成长所需要经历的代价。

成长是一种选择,如果可以我会劝对方不要成长,成长是需要代价的。我知道的事一般比别人多,主要还是代价比较重。我对童年没有快乐的记忆,缘于我是PTSD高亲和基因序列,这个序列的自杀率很高,因为会对负面情绪的记忆力要深刻很多。在这个条件下亲历校园暴力的我是很认真谋划过自己死亡的,不过也正因为曾认真思考过死亡,我现在才可以活得很洒脱,那个年纪的我没有选择自杀纯粹是想找寻真相。十来岁的年纪把自己看作一个将死之人,去倾听各种各样悲伤的故事,我接触过很多抑郁症人群,有过交流,有过倾听,我没有办法诉说她们的故事,只能说经历过很多自己无能为力的事情,大概也有很多罪孽,我习惯了受伤,也习惯了孤独,所以我可以安心地下五子棋自己跟自己打谱,也没有太多人能够诉说,所以我更多会去选择思考。终于有一天,我感觉我很快就不再能承受自己的情绪,于是选择放弃了自己所有的关系网,去了日本工作,有个朋友叫苑,去日本之前我把当时对自己一个很重要的东西交给她保管,可能她并不知道,这是告别,我其实无比期待我会死在那里,东京直下型地震,如果发生就好了,当时这么想着,却也还是没有发生,反正要么死在那儿,要么就解决自己的问题回来。所以在最后一年时间里,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远离社交,封闭自我,我把自己扔在了一个压力更高也更疯狂的环境里,一年后我甚至都忘记了怎么去写代码,记不清了emacs的快捷键,记不得了自己曾熟悉的编程语言,不过这些问题都好解决。没有人知道那一年我是怎么活下来的,也没有人注意到那一年我的异常。那一年我观察过各种东西腐烂和凋零的样子,时常感觉自己仿佛是一个精神病变态。我放任自己心中疯狂的种子生长,我潜入记忆很深的地方去挖掘自己,在这一切做完之后,我发现我终于能够很平静地去正视自己的过去,把悲伤转为了宁静,但后来在我再次跟人阐述的时候,却发现这些经历对于别人来说都太沉重了。自那以后我就在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绪的输出,尝试自己消化。回国,对我来说一方面是继续成长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在用新的人格重新接受现在的自己,去一点点把关系网捡回来。我真的花了好多代价才构筑成现在的自我,多到我不想让别人也走一遍。甚至在回国后,也还经历了很多成长。回国这两年,无论在心态还是技术上,成长都不是在日本的这几年能相比的,但这一切发生的前提是我从那里活着回来了。接受自己后的生活成长方式,是一种很不一样的感觉。

我不认为她值得经历我所经历过的这所有的事情,不过我觉得我大概是有资格跟她说这些没什么的,过去了就好了的。其实她并不需要成长到我这幅模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结局,恰到好处即可。而且比我好的在于,我很难再遇到能让我感受到沉重的话题了,相比于无处诉说的我来讲,还是好了太多的。

9月份还有一个朋友也回到了我的圈子,可能是命运,似乎明白了谎言,反正感觉与这些人相比,7月认识的那些,存活于谎言,悲悯,自怜,愚昧的人们简直不值一提。还是喜欢跟思想有深度的人打交道,无论是否相合,首先能接受各种各样,思想上的异类,而不是排斥。

还有糖圈,她也是我认为经历还不足够多的人,我不奢求能到感同身受的地步,能做到求同存异就很好了。很多道理是没法简简单单三言两语跟人掰扯清楚的,艺术的沟通方式就很好。我觉得她总有一天会明白我曾跟她说过的这些事,我相信随着她能看到,经历到,想过更多的事情后,是会明白我说的谎言究竟是指什么的。人不能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但只有你曾经也这么思考过,然后你成长了纠正了自己,你才能确定某一种想法是不全面的。反正,听人弹琴我一直觉得是很幸福的事。就是可惜我已经忘了,高中那个女生的琴声里,是怎样一种寂寥。不过我大概应该会能从自己的琴声里听出来。


重的话题说多了,最后还是想吐槽吐槽公司吧。逐渐开始觉得这家公司的价值已经不值得自己耗费太多的精力了。可能是我最开始遇到的人都太优秀了吧,现在的老板并没有给我很亮眼的感觉,都已经开始睁眼说瞎话了。离开或许才该是常态,但现在的我却明白,我该离开的绝对不是这家公司而已。可能还是想制作自己的产品吧。我想把真正的去中心化的服务构建方式带给世界,(当然也很想从中找到致富的路子)技术上好像已经差不多了,还有些东西学一学应该够了,总还有很多东西会没准备好。我可能并不适合创业,不过并不耽误我去打磨自己的一些想法。

零零散散似乎已经写了很长了,作为年结可能算是不合适的。没有太多大的道理可以讲,按照我所领悟的,其实是我表达能力还不够强,所以没有办法把自己的想说的进行归纳和整理。

最近反正还要再想想,去实际做一些事情试一试,也不急表达。

于是最后要用今日收到的一句挺喜欢的话做结尾:

我不是在摸鱼

我是在时间的河中

偷渡

这世间还有太多答案,我也不知道。


人生如河,流光便是游弋其中的鱼。

恍惚,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写点什么了,我的记忆很短,可能是把太多的回忆留给了悲伤。

近况而言,谱子又变难了,在看机器学习的书。顺便又重新补了点围棋。我学东西总是自上而下…可能不太好。

当然,上述“近况”着手于六月,虽然没啥变化,但转眼间又鸽了一个月,有往两个月增长的趋势,下次我在长文里用这种相对时间概念的时候,心里一定要对自己是个什么鸽样有点数…

回到上海工作的这两年,思考量要远超之前,不知道是我因为着手进行处理问题了,还是游历够了。我能明白很多事情为什么会失败,却不明白有些事为何能成功。

我很想知道纯逻辑是否能构成世界,神经网络给了我一些有趣的假设,所以开始学习新的领域。但长路漫漫,一回头,曾经的很多习惯,已经被我渐渐改变了。

在tap工作的又一个半年,又走了一些小伙伴,对kros也有了更多的失望,正如我对自己的那样。放以前的我一定会嘲笑说:“你看看你现在都在跟一些什么样的人在打交道。”

在tap待得越久,就越想自己去做点什么。你看这幅模样公司也能活得很好……可能以前真的把很多事情想得太难,星际也好,钢琴也好。那也许会有一天,会发现接受自己也没有那么难,或许再没心没肺一点也不是很难?

问题在于什么时候开始做,很多想法其实是做了以后才开始有的。也许真的不必在最开始把一切都想好,以前是因为每一次试错,给我带来的代价都是相当沉重的,让我不得不去思考更多的事情,甚至会责备自己怎么可以没有想到某些事情,我渴求着强大的计算力,甚至不惜放轻自己情绪的占比,强迫自己运算。

而现在,有可能是我成长了,有可能是在我的圈子里我变重了。有可能是我明白了有些事情达到一定量级后会产生质变。有可能是明白选择的重要性大于直线计算。有可能是发现五子棋算24手棋哪怕在围棋里也已经很长了…我一方面太过自负,另一方面又过于看轻自己。所以我首先一方面要学会接受他人,学会比自己弱的人协作,当然我也不知道这个算退化还是蜕化,但我想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另一方面,我又需要调整自己,说服自己去做一些事。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盒子。但我发现不论我成长与否,都会有很多人喜欢找我讲它自己的秘密…想起《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小时候只想变得跟见到的大多数人不一样,甚至一度以为因为无法融入所以破罐破摔,但我的人物侧写现在大概确实挺稀有的,倒也不错。

最近还有一个朋友回来找我,跟我道歉说起之前那些事,我其实都快忘了。翻了翻那时的文字。“没有同等经历的人,是很难感同身受的。”这个结论我确实记得,我明白过来她搞错了一些事情。我并没有生气,我只觉得是因为少了一些共同的语言,就像我没有做的那些事全靠想象构画它有多难一样。其实如果这样做有用我应该早就学会骑自行车了才对…她想保护自己的生活,这没有什么错,只是有些人有些事不该被遗忘。重点在这个“该”上,有的人是第三人称,有的人是第一人称。这个义务层面来讲是会不一样的。

而即便当时同处上海,不同消息源不同认知的人,感受也是会不一样的,我又怎能强求远在别处的她会有什么共鸣呢?理性上我是很清楚这一点的。

感性上大概最多到可惜的层面。基于想象,大概是不会明白社会结构回退到90年代到底意味着什么。让我想起那句和坤对纪晓岚说的,“易子而食,不过是史书上的四个字而已。”所以我一点也不觉得生气,大概因为我也这样活过。我说我真的很想能和对方争辩,是怀念当时那个什么也不知道的自己,在我不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我是一定会争辩的,现在我拿到了我苦苦追求的答案,当然我并不觉得它很值得。幸好,人生还会有下一道要追求答案的问题,倒也不会让我无聊。

不过至少,我回国是有意义的。我开始尝试去做一些事是有意义的,只是有些事目前的我还是无能为力。不急。

比如一个高中同学去世了,略感唏嘘,我也没必要花太多笔墨叙述,正如上所述,人是很难感同身受的。

所以逐渐我也没那么期待被人理解什么的了,何必人为制造障碍,别人想知道,我就尽量组织好语言说。然后专注于自己能做的事就好。这就是为什么我只能写写故事,有太多话…转达不了。有的话组织不了就慢慢来,我觉得我是天才的那个,所以该由我尝试去解决更多的问题…

想做的事有点多,可能最近会先从简单的开始,比如整理下新的前端方案,也不知道社区成熟了没有,最近抽空回顾下吧,有点被公司的事情打断太久了。


最近有认识一些很好玩的朋友,不知道会持续多久,所以记一则最近写的故事,是两个问题。

有一只猫咪在荒芜的城市里流浪。这个城市里已经没有了人类,只能看出两脚兽曾经生活过的繁华痕迹。

城市的电力还在运转,青草才开始生长,爬山虎悄悄沿着带有一些裂缝的墙壁攀爬。
这里吸引来了很多很多的小动物,比如树上捧着一颗花生啃着,并看着猫咪找食的松鼠。比如稍远一点的,心里盘算着怎么抓猫尾巴的小猴子。

这里还有一位很特别的主人,是一只小机器人。小机器人早已放下了属于自己巡逻的任务,只是呆呆地看着窗外,猫咪在树荫下盘着身子睡懒觉,松鼠不知什么时候溜到了猫咪怀里,猴子正在偷偷尝试靠近猫咪尾巴,却被松鼠瞪了一眼,只能挠挠头,原地坐下。

小机器人默默地给自己换好了电池,表情从o-o 变成了 0-0,抬头望向了天空并问道:它们一定会成为很好的朋友吧?

小机器人想了很久,在街角,原先的一家女巫店这里,开了一间心事屋,用来倾听小动物们的各种情绪。也不收费,反正小动物们的食物它也吃不了

时光几经流转。猫咪会和松鼠吵架,然后来找小机器人各述心事。猴子会跟袋鼠打拳击赛,来找小机器人调整心态,兔子在当裁判,会来找小机器人喝酒,但是小机器人喝不了。鹦鹉苦练脱口秀会找小机器人查剧本,麻雀负责在旁边捧哏。野猪厨子卖猪肉,来找小机器人祷告,然后小机器人给它起了名叫奥因克

对这座城市来说,小动物们已经变得很重要了,它们有快乐,有烦恼,有哭有闹,它们是这座城市全部的色彩。只有小机器人每天变换着各种让小动物们很费解的表情符号,当然小机器人自己也不知道。感情是个很遥远的东西,但也挺好,因为这样它才能理智地当一个工具机器。

小机器人毕竟只是一个铁块,不能吃小动物们的食物,也不能陪小动物们喝酒,当然也不会有真正的女巫来给一颗心,它会用完自己最后的一块电池…然后就像从没出现过那样,不见了。

其实小机器人生来的任务就只是巡逻,但小机器人自从开店以来就没再去巡逻了,当一个机器人放弃了自己被刻写在代码里的天职,它就只是一段出错的程序罢了,它还会有它存在的意义吗?

总之小机器人会用完它的最后一块电池…然后被遗忘。

我还是挺喜欢绿野仙踪的,虽然我没读完。这里想说的内容就太多了,静静感受故事就好。毕竟我自己的答案也必定不是唯一正确的。

我是觉得人生本来没有什么意义,朋友也好路人也罢,重要的是彼此在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然后有意义的事或者人,终究是会有意义的。

我曾经说我的生命无足轻重。的确这样的心态带给了我很多视角,但现在可能该补一句:在某些条件下。但这样一下子它的哲学意味就变轻了呢……

有空还得整理下小狐狸和小道士。写了这么些字了也还是没想好题目起什么。还有技术文档…看了两三个月资料,这鸽得也太久了,本鸽子都看不下去了。

感觉鸽子都快忘了四月份干了些啥了……

几天没有练琴,再回首感觉反而能驾驭当前的难度了。

四月份更多得接触了一些机器学习相关的概念,产品增长也是一个需要学习的点,可能还需要思考不确定性。

想做的事变多了,想看的剧也是。开始补漫威,那是挺多的……

需要改变自己思考所在的层级了。开始懒得向自己哭弱了,emmmm,现在的曲子好像还挺简单的啊……

这几天还是比较累,后面再补吧。

生命在于启程,回忆制作枷锁,而未来则在远方。


我大概不必喜欢自己的过去,也未必要与自己的回忆和解,也能够接受不完美的自我。

这个世界没有我也可以很好,有我也未必更好。又何必在意是否该抹去我存在过的痕迹。不必花笔墨加深,也不必拭去这些枯叶。

三月自己去看了《铃芽之旅》,我想新海诚大抵是不会成为下一个宫崎骏了。不过也正常,我也不会成为理想中的那个我。

三月谱子的难度上升了,开始再也叫不出曲目名字而只有一个个编号了,我想古典乐的旅途到这里才是开始了。应该小学二年级了吧?差不多还差一个礼拜,刚好半年,距离我第一次接触钢琴的开始。每段不会的谱子看起来都很难,练完就觉得简单了,果然,我的难度级别只有两种:

  • 我会的:很简单

  • 我不会的:因为有人会,所以应该也很简单……

三月开了生化4的重制版,真是神作啊,虽然还没打完不知道会不会也放鸽子,三月开始尝试做KP,其实以我的文字叙述能力和脑洞似乎可以做DND的城主来着,要不以后有机会也试试……我虽然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不行,大概是因为我始终看不到自己,但我脑洞够大啊…

三月认识了一些很古怪的人,也不知道后面还藏着些什么,姑且这样吧。

不过钢琴老师终于不戴口罩了……我应该也可以把唯一的口罩消耗源给去除了吧。到现在连人全名都不知道,挺好的。随着我对一个人的了解越多,我就越能在心里描绘这个人的影像,我会自动模仿或者思考某个人遇到某一件事的时候会做什么。我的说法是建立一个人的数据库,而这个似乎在心理学上叫做侧写。我开始能看到一些对方练琴的影像了,很好玩的。

师娘和坑爹frank开始朋友圈晒娃:一个将来大概会被带着去学坑爹的小frank。我在想我出生是怎么样一副光景呢?零点十分,我爸在睡觉,我妈在医院,大概也没啥人欢呼和喜悦吧。或许没有什么人会期待我的出生,所以现在想跟我相见的每一个人,都会是我努力的结果吧。

啊,今天把一人之下的第五季刷了,前几天还看掉了MH370的第一集。新的季度开始了呢,最后我放了一会儿战神5的鸽子,放了宝可梦的鸽子,dota2强了很多,钢琴还没练完完整的曲子,不过都没关系,生命在于启程嘛,我开了足够多的新坑呀!未来还在远方嘛。

我喜欢这世界上的很多事物,除了自己活着的这个事实。

大概是因为,在我还没来得及明白什么是喜欢的时候,就见过了满世界里都没有我存在的样子。


我认为生命很美好,无论是空中穿梭的游鱼还是溪涧流淌的星河,都很好,只是我很可能不会找到自己存在过的痕迹。我不重要。

二月看了《天才少女》,玩了阔别已久的桌游,看了资源画像相关的论文,很久没阅读这种学术论文有点费脑,好一阵子练琴的效率都下降了,背了一阵单词打算三月继续。

忽然不少人开始因为AI开始问我区块链的技术,所以想了想开始整理技术栈。所以二月份的压力其实有点大,意识到这点的时候我花了点时间去玩游戏。

想起有节大学课程因为玩游戏我没做附加作业,得到评论说看来我不是真喜欢编程而是假喜欢。

喜欢是个很廉价的情绪,我喜欢很多东西。是啊大自然的很多东西都让我很喜欢,我不知道热衷于一件事物的喜欢是哪一种,我也不能明白,可能我只是不断在追逐未知,仿佛流星在追逐晨曦。

只是瞬间我便明白,我从没有喜欢过自己活着的这个事实,又怎么会去热衷于某个事物呢?我始终找不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自有记忆起便被告知我的出生给人带来的只有不幸罢了。

我学习是想有实现任何梦想的能力,我曾非常恬不知耻地想:我这么伟大死后一定会有游吟诗人为我歌唱吧…直到大学选了工科而不是理科,现在只会尝试隐晦地加到自己想做的作品里去,想为死亡准备一份答卷。

我不对自己的生命抱有期待,所以时常会问自己,如果明天就会死去,我是否还有什么遗憾?所以就这样一路学过来了,所以我从未撒过谎,所以…我其实活得还挺积极的。因为我大概属于期待死得其所?也因此,我好像对很多事算看得很开。哎跑题了。

二月的月结其实早就讲完了。nostr也开了,可以开始研究个人终端了。

三月的心情好像好了一点,三月会上完第一轮钢琴课程,不到20节课,接触了半年,每节课45分钟,那便是900分钟,15个小时,算下来还不满一天,是一个我从来没遇到过的风格,可能我本来就跟艺术细胞没什么缘分,所以也许在我未接触过的圈子里都是这样的人?

近年来我只遇到过两位,给我留下了惊艳的感想,我可能原本也打算这样活,于是就会有种“哎?原来真有人会这样生活”仿佛同类的归属感,跟现在朋友圈子里那种不用太在乎表达的求同存异不一样。准确说异类跟异类之间其实还是有点区别的……

一个是17年遇到的同事,纯纯地黑客向,追求科学,拒绝了现代工程中很多被迫妥协的方案,也许在人看来自傲,也许在管理层看来会很难驾驭,但这是我唯一遇到能被称为同类的人。在我选择了与更多人沟通的同时,也放下了这份纯粹而选择了一点妥协。主要是我说服自己与水平能力远不如自己的人协作也是能力的一个维度,但我不是很喜欢驭人之术。不知道对方工作的近况如何,跟他相处我会丢弃近几年掌握的思考方式,往回倒一点一想就明白了,不用去担心表达,也不需要表达,一切理所当然。

另一个是这位老师,我没有从一个人身上感受到社交活动的痕迹,前一位社交痕迹淡主要还是社恐,但这位不是,这是挺不可思议的。当然接触还不太多,我不确定是不是能真的放下思考怎么表达的时间,很多感觉我也还不能解释但很喜欢。

从一个人的眼睛里看到的欲望不是金钱而是追求,大概就是一件可以让我感觉很惊艳的事情吧。

不管如何,也很少有能够精确计算和一个人相遇时间的case,反正想来还挺有趣的,月结来讲有点跑题了。

晚安了各位。

看了看2022,作为一只鸽子我好像一直挺称职的,比如月结咕一咕就变成年结,真实而又高效。

也不知道今年有没有能力准备做开源。有时候也不知道是到了30突然开窍还是新冠恢复负负得正了,总之去年九月开始决定尝试换一种生活方式,咕到十月开始行动,现在才开始考虑时间比例。

比如背单词我也不知道能持续多久,毕竟自己跟自己都知根知底的我小子也不是啥自律的人……

一月的月结好容易水啊,摸一摸鱼过个年再摸一摸鱼就过去了。被无辜安利了卡农所谓复调的曲式,感慨果然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就是个文盲。

过了个年后尝试定型了作息,具体效果未知。

要不剩下的改成季度小结吧。。。

结果并没有很多时间分给游戏了,这样不好。得再规划一下时间了呢。

“试试就知道了”

“有的鸽子咕着咕着就要过年了呢!”


我没有落笔六月的月结,这主要得怪鸽子不能怪我。

你看七月的月结这鸽子刚飞几天,被我打趴下了。

六月沉寂于学习,七月沉迷于工作与学习。

六月补了三层协议的东西,OSPF,BGP,MLPS。确实跟工作没多大关系。算法补了复杂度的计算机理论,快速幂咕到了七月份看掉了。剩下的主要是cloudflare的服务构建,和一点istio跟k8s的小玩意儿。
今天忽然谈起一些计算机理论知识,还是想感慨,从理论出发对问题的降维打击,真是高效。从渡过的时长来看,这两个月还是挺充实的。

自六月解封以来,我忽然沉默的时间变多了。有人说三十了有些观点会突然变化,也许吧。

看到这么一段话

“这条街上本来聚集着许多以豪杰、大师、高手、英雄自居的人物,可是此刻,只剩下了一个神经病,和一个死太监。”

看看如今的上海,我大概是那个神经病。

见了许久未见的朋友,还有更多朋友要见。转眼却八月了,给自己买了一堆桌游都是单人的,大概觉得自己会很孤单,会自己一个人玩的。

记忆存储的能力下降了,推理能力却没有,灵感也还可以。其实挺羡慕那种宿敌的,至少有个人能完全跟得上自己的思路,我想写群像,想有劲敌,然而连宝可梦我都是一个人在玩,打进国内百强又如何,打进世界一千名的榜单又如何。

想来,我从小未曾服从过权威,大概源自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而后,就是以为自己轻而易举能做到的种种,别人也可以。直到某人给我上了一课,原来很多人都未曾掌握基本的推理模式。


上述记录于8月5日,而后再执笔,就已越深秋。嗯,同理可证这主要怪鸽子不能怪我…

不想翻工作日志了,想来后面玩了点桌游但果然没有打完。后面就来了猫,更没啥机会打了。九月由于跟一些人吵架沉寂了一会儿,一方面想明白自己不是那么重要,另一方面想明白过去那些事也不是那么重要。所以决定更实际去做一些事,就像星际打到了大师,那么其他的一些事情也可以的吧?于是开始想改变一些东西,首先立即能做的是订阅了诗词,我缺少太多墨水,需要开始考虑如何表达。然后改变的就是工作状态,尝试主动去推leader做一些改变。同时也是告诫自己,该做一些事情。刚好两个学了驾照的陪着到处逛逛。

而后觉得不够,别人带给我最深也最快乐的回忆是什么呢?我的记忆里肯定不只有悲伤才应该是对的。嗯是钢琴,好像想起了当时她刚考完十级,但我其实听不懂也不记得那晚她弹了哪些曲子了,她劝我别练,我也觉得自己不行,但好像我还是很喜欢钢琴的音色,空之境界我还没看。不管如何,那晚难得的很平静,希望自己有一天也可以给别人带来回忆吧,至少可以弹给自己听。反正十月第一次滑雪,回来就开始了自小一直很想学的钢琴。到现在两个月的时间,已经能较为流畅地弹完爱丽丝了。进度快得好像很让人惊讶,我想我大概其实是有天赋的吧,在做任何事情上,我都会表现得很有天赋的样子。我该更珍惜这个天赋,去尝试更多更多的事情。

哦,滑雪除外,第一次完成了推坡,落叶飘其实大概也明白了,就是站不起来,不过据说是雪场的问题..后面再说咯。

后来战神5要发售了,我就开始了战神4的战神难度,曾经不习惯吃瘪放弃了,现在想想,我太没有耐心了,我的天赋来讲,应该是可以的,所以十月一边在定okr,我一边在通战神4,可惜没在宝可梦朱紫发售前通关,只打了一半我就要准备新赛季的队伍了。十一月把最大的okr做完,嗯花了一个月把k8s成本砍掉6成,就开始安心宝可梦,我不知道这次我究竟能不能有登顶世界赛的实力,剑盾我简单玩了玩,达到了国内多数主播的实力,但理解终究没跟上,觉得自己可能没有天赋又比较忙就没有继续。但这次我想尝试得更久一点,我也不知道这一代我最终会走到哪儿,但不做的话,就永远不会前进。哦,十二月最后还玩了下AST。

这后半年想明白的唯一有价值的一点便是:始终关注当下自己所能做的事情,并尝试去更实际地去做一些事,而不是停留于空想。

喵喵喵

作为一只鸽子说一些胡言喵语

这个世上有很多事。你所认为的难,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难。你所认为的简单,也绝非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大道理其实谁都懂,

后面鸽了。

“我们都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怪奇物语》更新第四季了,更新了一半。我挺喜欢里面描述里世界的一个词:The Upside Down。颠倒世界。
上面那句话我是在四月说的,正在做五月的月结,现在是六月。
上海六一解封了,没有任何值得庆祝的,不该被庆祝,所以直到六月后几天也依旧没有出门。
五月在一个熟人社会模式人穿插调停了不少事。
我现在最久远的一个朋友,给我唱了一首歌,我是一条鱼。猫和鱼的故事还在继续。
同样在那个年代,还有猫,死鱼骨头和老鼠的故事。那个故事已经完结很久了。

我想,我是一条穿梭于时间长河里的鱼,让漫天的星光点缀在颠倒的梦境里。在这条颠倒的梦境长河里,我做遍了属于我的每一个选择,经历了我的每一段人生,有喜,有忧,更多的或是悲愁。
我是猫,在这样一条点缀着星光的时间长河里,我只能遇到一条鱼。

我不知道我该选择怎样一条人生,但我想答案在渐渐浮出水面。时间会帮我选择。

五月天就摸一摸鱼。准备过六一吧。

0%